国内首个bMSI检测验证数据重磅上线

发布时间:2021-11-08

导读

微卫星(microsatellite,MS)是基因上含有的重复DNA短小序列或单核苷酸片段区域。微卫星不稳定性(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,MSI),是指由于在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等变异引起的微卫星序列长度改变的现象,常与错配修复功能缺陷(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, dMMR)有关,可能导致基因组呈现高突变负荷的表型。


MSI现象在结直肠癌中被首次发现,约有15%的结直肠癌患者呈现MSI表型。随着研究深入,发现MSI现象在子宫内膜癌、胃癌等诸多癌症中同样存在[1-3]。2017年5月,FDA批准MSI/dMMR的癌症患者进行基于免疫疗法的抗PD-1治疗(pembrolizumab),使得MSI检测再次进入公众视线。目前,MSI已经成为临床广泛认可的、指导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免疫治疗的生物标记物,对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[4]


然而,目前的MSI检测几乎都局限于组织,对于无法取到组织的部分晚期肿瘤患者,开发基于血浆ctDNA样本的MSI检测方法极具价值,已成为该领域的研发重点。由于血浆ctDNA含量经常较低,如何提高血检MSI的灵敏度则是其中的难点。


在这样的背景下,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孙晶主任、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宋兵主任与燃石医学合作,开发了基于NGS检测血浆ctDNA中MSI状态的新算法bMSISEA,在保证检测特异性(specificity)100%的基础上,当血浆中ctDNA>0.4%时,bMSISEA的检测灵敏度可达94.1%。


该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诊断领域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Molecular Diagnostics上(IF:4.426)。



研究简介


本研究共纳入237例原发结直肠癌(CRC)患者。其中,将事先已通过PCR方法验证MSI状态的50例MSI-H CRC患者的肿瘤-癌旁配对组织,以及100例MSS患者的WBC样本纳入训练集,用于构建bMSISEA算法的基线。


科学家们从燃石凯康®panel中选取在MSS状态和MSI-H状态显著差异的微卫星位点,并以位点在两种状态下显著差异的genotypes对应的覆盖水平作为分析单元,采用富集性分析方法,获得位点不稳定水平的显著性P值。最终参考所有位点的不稳定水平,得到最终判别MSI状态的判别参数MSscore。


图1 bMSISEA算法研发流程简介


在独立验证集中,87例患者(组织样本经IHC和NGS检测确认,43例MSI-H和44例MSS)的血浆样本经bMSISEA算法分析,结果显示(以组织样本MSI判别状态为参考标准),基于血浆ctDNA样本检测的MSI-H特异性高达100%。当筛选其中满足maxAF>0.2%的血浆样本时,检测灵敏度为94.1%;当仅选取maxAF>0.5%的样本时,检测灵敏度达到100%(见下表)。由此可以看出,即使在ctDNA含量极低的情况下,通过bMSISEA算法仍可以极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MSI检测提供准确判断,这为肿瘤组织取样困难或不足的晚期实体瘤患者提供了MSI检测的机会。



燃石突破


MSI状态在肿瘤患者预后和免疫治疗指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。如何在MSI检测的必要性和临床组织取材的困难性中找到平衡点,是临床一直热议的话题。


燃石自主研发的基于NGS的血浆MSI检测技术——bMSISEA算法,是国内第一个用于检测血浆样本中的微卫星稳定状态(bMSI)的发明专利(重磅消息 | 燃石医学获国内首个bMSI检测发明专利),该研究成果也是国内第一篇关于bMSI检测的文章(燃石生信科学家作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在这一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)。


这一成果为实现基于血浆样本的一站式突变及MSI无创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学支撑,从而填补了国内通过血浆样本检测微卫星状态的空白。


目前,燃石凯康®、OncoScreen Plus® 和燃石普清®Plus panel的血液版均可对bMSI进行检测,为患者提供全面精准的一站式基因检测服务。




专家介绍 孙 晶

副主任医师、副研究员、硕士研究生导师、医学博士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 胃肠外科副主任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无锡分院普外科执行主任

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结直肠癌MDT团队成员

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微创外科委员会青年委员

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青年委员

中国普通外科青年学者攀登计划学员

中国医学装备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微创外科创新转化学组委员

海归医协青委会委员

上海市抗癌协会胃肠肿瘤腔镜专委会委员


专家介绍 何宋兵

副主任医师、副教授

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 胃肠外科

普外科主任助理 /教研室副主任

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青年委员

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分会MDT专委会委员

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

中国性学会结直肠肛门功能外科分会委员

江苏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

江苏省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青委会委员兼学术秘书

江苏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胃肠肿瘤MDT青年学组组长

苏州市医学会普外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

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Barnes-Jewish 医院结直肠外科研修学者

美国贝勒医学中心结直肠外科研修学者

日本癌研有明病院结直肠外科研修学者


参考文献

1. Arzimanoglou, II, Gilbert F, Barber HR: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in human solid tumors. Cancer 1998, 82:1808-1820.

2. Halford SE, Sawyer EJ, Lambros MB, et al. MSI-low, a real phenomenon which varies in frequency among cancer types. The Journal of pathology 2003, 201:389-394.

3. Cortes-Ciriano I, Lee S, Park WY, et al. A molecular portrait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across multiple cancers. Nat Commun 2017, 8:15180.

4. Diaz L, Marabelle A, Kim TW, et al. 386PEfficacy of pembrolizumab in phase 2 KEYNOTE-164 and KEYNOTE-158 studies of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high cancers. Annals of Oncology 2017, 28:mdx367.020-mdx367.020.


关于燃石医学

燃石医学成立于2014年,专注于为肿瘤精准医疗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二代基因测序(NGS),业务及研发方向覆盖三大领域:肿瘤患病人群检测、癌症早检以及肿瘤基因组大数据生态圈。燃石医学于2018年7月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颁布的中国 “肿瘤NGS试剂盒第一证”,在体外诊断领域具有里程碑式意义。此外,燃石实验室还获得了广东省卫健委临检中心颁发的“高通量测序实验室”技术审核,以及美国CLIA及CAP实验室质量体系资质认证。截止目前,燃石医学已经累计融资达2.4亿美元,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开发创新可靠的NGS检测产品,推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的发展。